炫酷小马崽
心理健康教育老师
《恐鸟症》是一部介绍恐惧症的BBC纪录片,片中介绍了恐惧症类型和治疗方法,重点讲述了如何通过行为疗法来帮助恐惧症患者缓解和治愈的过程,以下是纪录片的概括和解析。
恐惧症 · 5种类型
01 恐鸟症
贾桂林从小对鸟和羽毛十分恐惧,有一次她带女儿去沙滩玩,看到远处的鸽子,呼吸急促反应剧烈,扔下孩子跑回酒店,事后想到自己给女儿造成的伤害,开始迫切地想消除恐鸟症和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到她40多岁开始接受正式专业治疗时,症状已经严重到无法出门。
发病原因
童年遭受创伤
童年记忆,看到一只海鸥在祖母家里横冲直撞,受惊的海鸥急于逃离,情急之下,把整个房间搅得天翻地覆,受到惊吓后祖母不仅没有安慰她,还责怪她为什么一只鸟会吓成这样,从此以后她就开始怕鸟和羽毛。
治疗方法
系统脱敏疗法
从观看鸟类的图片开始,逐步放大图片尺寸,再过度到视频乃至真正的活体鸟类。在这一过程中,医生不断地为其分析产生恐惧原因和讲解缓解身体恐惧反应的方法,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彻底的让她摆脱了恐惧症的阴霾。
治疗原理
循序渐进暴露
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惧症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,这种方法是指让患者循序渐进地暴露于恐怖事物之前或场景之中,通过阶梯性加大恐怖程度,使患者逐步适应刺激、提高心理阈值、摆脱心理困扰。
02 恐鼠症
凯莉住在乡下,每天与她对老鼠的恐惧奋战。心理治疗师采用了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,先写“老鼠”这个单词,接着看有关老鼠的照片,再去面对真正的老鼠。一开始十分困难,但当她写了两万多遍“mouse”,看到照片已经不怎么害怕,逐渐地能够面对真正的老鼠,脑部探测证实她的恐惧症被治好。之后她做了一个老鼠刺青来证明自己已经克服了对老鼠的恐惧了。
“恐鸟症”&“恐鼠症”
大脑研究计划,针对恐惧症患者在碰到令他们恐惧事物时,仪器探测脑部的变化,“恐鸟症”的贾桂林和“恐鼠症”的凯莉都参加该计划,研究表明,恐惧症患者发作时,脑中是海马体受影响较大。
恐惧症 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,以上介绍了恐鸟症和恐鼠症属于特定恐惧症,生活中还有以下3种常见的恐惧症。
03 广场恐惧症
患者害怕去任何人多的地方,常以自发性惊恐发作开始,然后产生极度焦虑和不出家门的回避行为。通过行为疗法,心理治疗师先让患者想象坐轮渡的场景,会陪着他,跟他说人也不多。随后心理治疗师带他去坐轮渡,在患者退缩时,安慰他有勇气来到这里,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七十五。治疗过程中,先选择晚上人少时乘坐,渐渐过渡到搭乘白天人多时的轮渡。
04 发言恐惧症
患者担心发言没办法让观众满意或者无法回答观众提问,从而引发严重焦虑和回避行为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心理学也开始运用虚拟技术开展行为治疗。心理治疗师给患者带上了虚拟头盔,在一群虚拟卡通人物观众前演讲,同时可以灵活地根据恐惧程度来调节虚拟观众人数,在一旁对她进行肯定,引导把虚拟带入现实。经过一段时间治疗,尽管还不能做公众演讲,但是在虚拟演讲中已经没问题了。
05 过山车恐惧症
患者害怕这种七上八下的感觉,感觉自己快要接近“死亡”,心理治疗师告诉他们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不一定是坏事,甚至还很愉悦,引导他们将喘气视作兴奋快感,让他们学习面对肾上腺素分泌时的生理变化,再带他们去坐过山车。体验完以后,虽然该恐惧症患者还是不太喜欢坐过山车,但是她不再害怕了。
恐惧症 · 本期回顾
千奇百怪的恐惧症多不胜数,以上也只是略举一二。这些恐惧症或是对具体的事或人的条件反射,或是某种不可名状的心理感受。病因方面,有的是幼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导致的,有的是突发事件带来的应激反应造成的,有的甚至难以追溯缘由。
在现实生活中,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内心中存有畏惧的事物,诱发恐惧反应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非常少见(如蛇、蜘蛛),加上恐惧反应受限于可控的程度,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治疗。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,引发身体强烈的不良反应,影响到正常生活和社交功能时,一定要尽早就医。